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动态 > 【小记者创城在行动】法治


招生简章 成长驿站 心苗报 公益活动预约

【小记者创城在行动】法治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09日点击数:1823

  今年是三年一次的“全国文明城市”大考之年,也是济南市确保再次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决胜之年。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心苗”小记者创城在行动】栏目将继续以孩子的视角,围绕少年儿童日常所能接触到的民族精神、社会现象、身边好人、社会价值等方面展开宣传,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 加快打造魅力泉城"根植于少年儿童内心,坚决助力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攻坚硬仗。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今天我们围绕“法治”这个话题来讲一讲。

本期知识

      什么是法治?简单说就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与“人治”相对。英国思想家洛克说:个人可以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禁止;政府不能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许可。法治,是给公民以最充分的自由,是给政府以尽可能小的权力。法治社会的真谛在于:公民的权利必须保护,政府的权力必须限制,与此背离的就不是法治社会。

    创城过程中,认真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并以形式多样的宣传平台与教育手段推进德治的落地到位,无疑是创城不可或缺并一以贯之的必需步骤。然而,如若忽视或缺失了“法治”这一手,“德治”的宣传教育就会失掉支撑,有时会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只有一手抓德治、一手抓法治,勇于拿起“法治”这个“硬规矩”利器,依法惩治各种危害甚至破坏创城的不法行径,才能有效遏制并纠正这些丑恶现象,有力维护创城的深入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才能有效转化为人们的良好实际行动。

深度挖掘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的《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既要把创城融入法治建设,又要用善法支持创城推进,藉以影响大家信仰“内心的法律”以涵养道德,遵从“成文的道德”而敬畏法律。先进典型的经验已经证明,法治与德治就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只有不可偏废, 相辅相成,才能为创建文明城市保驾护航。

    道德与法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仅仅体现在文明城市创建上,而是全方位反映在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观认同以及文明道德涵盖的养成和践行中。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融合是实践的动力。故而,以创城为契机,持续深入地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和道德建设实践,有机的把道德要求贯穿到法治建设中,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已成为包括创城在内的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急务。


延展阅读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中国依法治国的观念越来越强,我们老说“法治”和“法制”,可是这两个词的区别是什么呢?是不是可以通用呢?

    两者都强调了静态的法律制度以及将这种静态的法律制度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的过程。

    两者最大的不同表现在:法制的概念不包含价值;法治包含了价值内涵,强调了人民主权。法制只是强调形式意义方面的内容,而法治既强调形式意义的内容又强调实质意义的内容。法制更偏重于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强调“以法治国”的制度、程序及其运行机制本身,它所关注的焦点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也正是法治的第一方面(形式意义的法治)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由此可见,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没有法制,也就谈不上法治。但另一方面,仅仅强调法律的形式化方面,还并不能揭示法治(尤其是实质意义的法治)的更深一层的内涵。

   简单说,“法治”是“法律制度治理”的简称。“法“指“法律制度”;“治”,指“治理”。


      目前,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中,各地市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创城建设,既强化了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也有效攻克了一些“难点”“热点”“焦点”乱象,使创城的各方面工作呈现出向上向好发展的局面。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记得仔细阅读今天的课后小问题,评论区与我互动吧!

    你能用身边的实例说明“法治”的重要性吗?







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地址:山东济南市马鞍山路62号  电话:86-0531-82030666  鲁ICP备15013648号-1
Copyright @ 2014  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All Rights Resverved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